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称为中秋。在中国的农历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,更明亮。此夜,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 在中秋节这一天,人们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的“举杯邀明月”,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,和家人“千里共婵娟”。每个地方都有*具特色的中秋习俗,每一种都深深地蕴含了*传统文化的因素。 中秋节.png 齐赏月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 玩花灯 中秋节,有许多的游戏活动,首先是玩花灯。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,过节要玩灯。当然,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中秋之夜,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。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。今人周云锦、何湘妃《闲情试说时节事》一文说:“广东张灯较盛,各家于节**几天,就用竹条扎灯笼。做果品、鸟兽、鱼虫形及‘庆贺中秋’等字样,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。 灯笼习俗.png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,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,民间吃月饼以示“团圆”。俗话中有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较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“月饼”一词,较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中,那时,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。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。 舞火龙 舞火龙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民间习俗,也是中国香港地区代表性的习俗,舞火龙可以趋吉避凶,祈求风调雨顺。用稻杆扎成**、龙身的形状,在上面插满了**香,由青壮的小伙子上阵挥舞。盛会之夜,在大街小巷,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,热闹非凡。 不难发现在每个习俗的背后,其实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!”在这个团圆佳节,作为良好的智慧云教学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,共升教育祝愿大家:中秋快乐,阖家幸福!